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80篇
化学工业   94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369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75篇
水利工程   33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54篇
冶金工业   23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water is fundamental in obtaining a more in-depth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astic lives and spaces. This study moves from several case studies to two case comparisons to a synthesis of two space prototypes to investigate how water management evolved into spatial water thought and became a common reference for monastic lives and spaces. Cistercian and Han Buddhist monasteries are investigated and considered to share many similarities in the internal institutional model of monks’ lives, as well as their corresponding architectural core values. They are suitable cases for exploring this research idea. In Cistercian and Han Buddhist monasteries, the role of water in monks’ lives and space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the form of the water body shaped the monastic spatial morphology in site selection; 2) the structure of water flow was closely related to spatial order and affec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3)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ater status formatted the connotation of spac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epict a complete pic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astic lives and spa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ater. Under the common pursuit of self-sufficient retreat life, water management was the common strategy for monastic venues to turn the wilderness into paradise refuges. Findings of this article show that the water culture of self-sufficiency and self-cleaning is the common reference, a shared universal value, and common parts of the spatial thought of the two monastic venues.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water in monastic lives and spaces helps u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ter environment and monastic venues.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linked to the current requirements of historical monasteries’ preservation, restoration, and even reconstruction, which are fundamental in maintain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nastic lives and spaces.  相似文献   
22.
自然环境是人类聚居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本文对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的气候资源、水文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3.
鲍梦涵  陈雪微  赵鸣 《风景园林》2022,29(10):130-135
南宋庆元府郡圃因官员任期短暂而营建活动频繁,并由程覃和吴潜主导分为桃源洞和新桃源2个时期。以史料图文结合考古成果对其分别进行平面示意复原,发现不同时期的郡圃景象受官员与时代审美的影响颇大,却因官员志趣而具有相似的造园意旨。郡圃兼容供官员个人游憩的自适空间和进行礼教群体活动的礼宾空间,而与民同乐的众乐空间并非郡圃之必要,未见于庆元府郡圃中。此外,郡圃注重保护古树名木,以示对前人政绩的纪念。园中部分景名具有提炼展示当地风景名胜、标榜官员与天子美德以及夸耀政绩的意蕴。揭示了南宋官员对衙署园林空间营造、植物种植和景观命名的偏好特征,对宋代园林风格特征的研究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4.
邹晖 《风景园林》2022,29(4):134-139
18世纪后期,清高宗乾隆帝在北京圆明园的长春园北侧建造狮子林和西洋楼两处园林。他的狮子林仿建了以假山迷宫闻名的苏州名园狮子林,而西洋楼包含着一个巴洛克式迷宫与错觉透视的戏台。通过对元代至清代有关2个狮子林园的诗词和园记的现象学感知分析与历史诠释学解读,揭示了苏州狮子林园从元代的禅宗空间到明代的幻境,再到清代的沉醉迷宫的美学变迁,以及其对当代精神空间塑造的历史启迪与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25.
《万叶集》里的咏梅和歌集中出现在天平时期(729~749年),大多出自大伴旅人、大伴加持等贵族官人之手。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万叶集》咏梅和歌中梅与雪、梅与柳、梅与莺以及梅花"插发"等几种主要模式,指出其在构思、选材以及用词上模仿借鉴了魏晋南北朝至初唐的咏梅汉诗赋。但由于中日两国传统审美情趣的不同,汉诗赋与和歌的根本差异,《万叶集》咏梅和歌与魏晋南北朝至初唐的咏梅汉诗赋在意境和文化蕴涵上又存在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6.
大理浪穹的文学家何蔚文是明朝末年诗文创作较有成就的一员。他虽生活在乱世,生活困顿却不减诗情,为后人留下了诗歌一百二十余首。这些作品均出之于真情,出之于生活。艺术风格有崇尚古朴、讲求趣味和以诗讽世的特点。透过他的诗歌,有助于了解明清易代时期百姓生活的艰难,南明王朝在云南的政治变迁,知识分子消极避世的无奈,士子们借诗友唱和排遣生活、寻求慰藉的状况等。基于此,论述了何蔚文的现实生活和真实情感,分析了其身逢乱世却品德高尚、一心为诗的实际,进而论述了其诗歌的主要内容与时代、个人生活、情怀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7.
杨军林  章运 《佛山陶瓷》2022,32(1):44-48,54
宋朝兴起的地方官窑为宫廷烧造御用瓷是官手工业发展的亮点之一,并逐步形成了两宋地方官窑执行的御用瓷设计制度,设计制度形成绝非偶然,它是宋朝强化皇权意志、器用制度与地方精湛制瓷工艺共同作用的结果。地方官窑主要执行有奉御董造制度、禁廷制样制度。体现的御用瓷设计制度特征十分明显:前期是指专门接受宫廷敕命,由专官管理,奉御烧造宫廷各种用瓷,有命则供,否则止;后期是指宫廷对御用瓷有专门的设计图式,特由礼部礼制局彩画制样后,向地方官窑降发图样烧造御用瓷。尤其是地方官窑执行的禁廷制样须索制度为明代御器厂和清代御窑厂所继承。  相似文献   
28.
韩国的漆艺文化已有两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堪称已经渗入到内房和厢房等生活文化当中的代表性艺术品。目前,韩半岛上的主要生漆生产地为北韩平安北道泰川和南韩江原道原州,占整个半岛生漆产量的大部分。韩国产生漆的品质很好,生漆的主要成分漆酚(Urushiol)的含量高,酶的活度相当好,生漆涂层的干燥时间很短,硬度也很强。但是,南韩原州产高品质生漆的产量较少,价格也比日本产的贵,因此主要依靠中国进口。从史前时代至三国时代,韩国漆艺文化的主要技法是在生漆底上施以颜色绘制纹样,统一新罗时期开始变化为在生漆底上用螺钿、琥珀、青玉、金、银等宝石材料加以装饰。其后,高丽和朝鲜时代螺钿装饰成为漆器上所采用的主要技法。高丽螺钿在中国的宋朝也得到了高度评价,其卓越性被认可,直到现在高丽螺钿也被视为韩国的代表性艺术品之一。  相似文献   
29.
辛婷 《中国陶瓷》2012,(2):68-69,72
清康熙中期时,御窑厂得到正式复兴。仿明是康熙官窑最鲜明的特色之一,从颜色釉至各类彩绘瓷均有显著的"仿明风"。康熙官窑"仿明风"是在各方面有利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与当时政治与文化风气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30.
居庸关防区是明代拱卫京师的重要 屏障和连通内外的核心枢纽,是明长城体系 中大型关城防区的典型代表。其空间控制力 范围远超过居庸关关城边界,是经长期发展 形成沿太行山脉五路分守的居庸关防区。本 研究基于历史典籍中对居庸关防区聚落军事 属性的记载,经现场踏勘考察定位,在厘清 居庸关防区层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可融入 明长城整体框架的居庸关防区军事聚落信息 数据库。分析得到居庸关防区军事聚落空间 布局总体特征及其与驻军数量分布和自然地 理环境的相关关系。其一,防区聚落分布与 战事分布趋同,形成西路与关沟两个中心; 其二,防区边缘聚落密度高、驻军密度小、 前哨作用突出,防区腹地聚落密度低、驻军 密度高、屯兵作用突出;其三,除长城边墙沿线外,防区内聚落多设置在海拔较低、坡度较小、南向采光较多的区域。这一方法与结 论,对明长城军事聚落空间布局的整体性研究和重要关城节点军事作用机制的讨论与现代 保护策略的制定均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